挑粮小道
——朱德一条扁担两头挑
红军在井冈山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缺油少盐不说,粮食也难以正常供给,需靠南瓜、茄子、竹笋、萝卜等填补。有时八九十个人的一顿饭,只能下三斤米,其余都是瓜菜。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朱德军长经常亲自带着红军去挑粮。
那时,山上没有公路,只有一条挑粮小道,要将粮食运到山上需步行五六十里山路。黄洋界哨口处有一段路很难走,山高路陡,沟壑纵横,就是空手上去,也会累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那时,挑粮的工具很少,红军官兵们只好有的用扁担挑,有的用布袋背,还有的索性脱下长裤,用裤子装好粮,再往肩上一搭就出发。就这样,大家天一亮出发,翻山越岭,直到天黑才到达山上。
有一次,红军挑粮路过腰子坑时决定中途小憩。有个叫谢六生的同志,顾不上满头大汗,放下担子就冲到河边舀水喝。这时,恰巧朱军长也挑着粮食路过,见谢六生喝冷水,就放下担子,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操着四川口音说:“要不得哟,小同志,出了汗喝冷水肚子会痛的。”小谢一看,见是朱军长,赶忙把碗放下,其他同志也赶紧站起来。朱德示意大家坐下,和蔼地说:“你们的收获不小!累不累?”大家回答说:“不累”。于是,朱德坐下来给大家讲出汗不能喝冷水的道理。
那时,朱德40多岁了,可挑起粮来比年轻战士还多,战士们纷纷劝阻说,朱军长有重要的军事工作要谋划,挑粮的事让我们去做吧。朱德说,军事工作要做好,但挑粮也不能不干,干革命必须一条担两头挑,才能创造新胜利。
虽然大家觉得朱军长讲得很有道理,但担心他既要为革命日夜操劳,年纪又大,还要和大家一起挑粮会累坏身体,便把朱军长的扁担偷藏起来。战士们认为朱军长找不到扁担总可以休息了吧。哪知道朱军长砍来一根大毛竹,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实的扁担,并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人敢“偷”了。
后来,有人根据这个故事编了一首歌谣: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
揭穿假面具
——邓小平纠“左”
1931年8月,邓小平接到中共赣东特委的指示,来到瑞金县城。到瑞金后,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的百姓之间几乎不言笑,也听不到歌声,彼此很戒备,街上甚至看不到一个站岗放哨的赤卫队员。
原来,此时的瑞金正在大肃“社会民主党”,全县正处于人人自危的恐慌之中。邓小平感到十分震惊,下决心将此事弄个水落石出。他不动声色地深入农村摸底调查,了解情况。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邓小平查清了事件的真相。原来,在“左”倾错误影响下,担任县委书记的李添富把闽西的肃“社会民主党”之风带到了瑞金。这位县委书记亲自兼任县肃反委员会主任,凡是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党员干部或执行他那套“左”的做法不力的人,大部分被指为“社党分子”而被杀害,就连瑞金第一任县委书记邓希平也未能幸免。被杀害的革命同志多达几百人,给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邓小平决定立即制止这一恶劣的错误行径,发动群众揭穿李添富的假面具,并对他进行严肃处理。9月底的一天,瑞金县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县城的绵江中学召开,邓小平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公布了自己的身份。他代表中共赣东特委宣布拘捕李添富,撤销他的县委书记、肃反委员会主任职务,同时公布了两项决定:第一,立即停止杀人,凡是被供出名字当作“社党分子”嫌疑对象的一律宣布无罪;第二,已被关押拘留的人当中,凡是中农、贫农一律释放,继续参加革命斗争,凡是地主、富农,可以罚钱取保释放。
这两项决定拯救了被无辜关押的300多名革命者,制止了“左”倾错误进一步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