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如火如荼的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中,为充分发掘校本红色资源,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部署学生社团传播人通讯社党小组,围绕“校史上的第一个党组织诞生情况”开展采访调研。
传播人通讯社党小组师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将档案资料和口述史资料比对印证,力求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校史上的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情况。经过数易其稿,党小组师生合作写出了《校史上的第一个党组织诞生记》一文:
“皖南事变”后,江西省的党组织自上而下全被破坏,除赣北、赣东北等少数地区有新四军部队和福建省党组织的活动外,全省其他地区已基本没有地方党组织的存在。
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1946年11月到1947年1月,福建省召开省党代会,传达党中央指示精神:今后福建党组织应当向浙江、江西和安徽等地发展。
受组织派遣,1947年10月,此前一直在上海活动的23岁地下党员李健来到南昌。他通过关系在江西省邮政管理局谋得一份差事作为掩护,同时将在南湖路灵应桥旁邮局宿舍分到的一间9平方米小房间作为个人的秘密据点。
当时的南昌是国民党的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曾是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五次反革命围剿的大本营,反动统治十分严密。南昌现代工业薄弱,产业工人少,手工业工人分散;郊区无大山险要,没有回旋余地。要在南昌开展工运、农运,条件很不成熟。经过一番了解和分析,李健将目光投向了城郊的望城岗。1940年在泰和县成立的国立中正大学坐落于此,是南昌学生运动的堡垒。许多进步青年学生,没有被反动派白色恐怖所吓倒,已在自发、英勇、长期地进行着斗争。
为了解和掌握进步青年学生情况,1948年2月,李健回到上海。通过在上海念大学的江西籍党员和进步青年了解到正大文法学院罗和民、刘仁勇(即诗人公刘,当时已离校参加革命)、万家耀等3位同学的情况。回昌后,通过他人牵线联系,李健(当时化名周仁)与罗和民及其同学王石民、陈庆麟在中山路滤水站附近一茶馆碰了头。之后4人一起学习从上海带回来的革命书刊。4月,罗和民、王石民、陈庆麟先后申请入党,正大文法学院党小组秘密成立。这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南昌重建的第一个党组织。
不过这个党小组运行时间十分短暂。就在当月,进步学生李国麟执笔,20多个寝室联名张贴文告,讽刺蒋介石当选伪总统,这次“硬碰”斗争造成了校园反动势力的反扑。校方开除了学生自治会主席张英荃等骨干100余人,12人被警告,学生自治会和进步社团被取缔。文法学院党小组成员陈庆麟也在开除名单之列,加上罗和民、王石民等又毕业,党小组停止了活动。
革命仍要继续,为了发展党组织,李健决定吸收正大学运骨干入党。通过考察,先后发展学生自治会理事林增伟、化工系学生李绳祖、教育系学生单发喜、万家耀等入党。10月,正大重新成立了由李绳祖任组长的3人党小组,承担了重新组织开展正大学生运动的艰巨任务。
1949年1月,因为党员人数增加,正大党小组扩改为正大第一支部,先后有党员30余名。3月,还建立了党的第二线组织,即正大第二支部,以备第一支部暴露后能随时接替工作。
当时正值南昌解放前夕,党组织提出“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以隐蔽斗争为主,迎接解放”的方针。以皇殿侧“正大中学”三楼一个亭子间为秘密据点,传送情报,运送枪支,发动师生,保护学校,与敌人斗智斗勇。
1949年5月22日,南昌城解放。5月26日凌晨,解放军成功抢渡赣江。当天上午,正大党支部领导学生应变会和教职工应变会,一起载歌载舞、欢天喜地迎接解放军,把正大这所江西最高学府完好地交到了人民手里。
从1948年到1949年,一年多时间内,从正大出发,以点到面,开枝散叶,在全省19个县市建立了党的组织。中共原南昌城工部也是以正大的地下党组织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2004年5月21日,南昌解放55周年座谈会在江西师范大学举行。100多位来自北京、天津、福建、广东、吉林等11个省市和中共原南昌城工部的地下党员,以及正大、南大部分老校友欢聚一堂。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深情地说,“55年前,各位老同志在中共南昌地下党城工部的领导下,面对白色恐怖和流血牺牲的危险,开辟了革命的战场,为了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城,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南昌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原正大经济系学生、担任过江西省委书记的万绍芬同志专门题词,“纪念南昌解放五十五周年,向所有为南昌解放作出奉献的同志们致敬”。
经过梳理校史上的第一个党组织诞生情况,传播人通讯社党小组师生深受教育,备受鼓舞。大家深刻地认识到,红色基因一直流淌在学校的血脉当中,党小组师生要充分发挥校本红色资源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传播人通讯社党小组是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以传播人通讯社为依托设置的党小组。传播人通讯社为新闻与传播学院重要的学生新闻实训平台,曾被评为国内高校10大校媒之一,在从事深度报道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优势。同时,传播人通讯社曾长期参与学校“口述校史”采访活动,积累了一些资料,打下了基础。
供稿: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传播人通讯社党小组
编辑:陶家柳 森林